首页

艾丝视频

时间:2025-05-29 20:01:44 作者:第十七届海峡百姓论坛举行 两岸合编台胞寻根指南索引 浏览量:27794

  中新社南宁9月18日电 题:中国—东盟博览会20年来有哪些成功之道?

  ——专访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

  中新社记者 林艳华 林浩

  今年是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创办20周年。当前,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正稳步推进。20年来,东博会为促进中国—东盟战略互信和全方位交流合作带来哪些深远影响?又将如何助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20年来,为促进中国—东盟战略互信和全方位交流合作带来哪些深远影响?

  许宁宁: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对话关系,经过10余年合作发展,2002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双方绝大多数产品贸易将实行零关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开始构建,中国与东盟实施融合发展。

  中国与东盟相互开放市场需要增进互信和友好关系、需要双方增进一系列领域合作,特别需要有一个推动贸易和投资的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为此应运而生。

  2003年的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关系升级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中方倡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这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达到共赢提供了重要平台,为后来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实践证明,20年来,每年举办的东博会为中国—东盟深化合作、中国—东盟睦邻友好关系发展,以及广西的扩大开放,发挥了重大战略支撑和催化作用,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20年来,我每年都到南宁参会,见证了东博会走过的“黄金十年”“钻石十年”,见证了该盛会成为中国—东盟互利发展的助推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务实平台,形成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南宁渠道”,带动中(中国)马(马来西亚)“两国双园”、中国—东盟信息港等一批大项目落地,推动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互为重要的投资合作伙伴,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从1.0版向2.0版升级并迈向3.0版,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023年9月16日,广西南宁市,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址。当天,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展会将于9月19日闭幕。俞靖 摄

  中新社记者:东博会自第11届起,设特邀合作伙伴,邀请中国和东盟以外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RCEP成员国担任,以推动“一带”与“一路”的有机衔接。您如何评价东博会从服务“10+1”合作向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及RCEP合作拓展?

  许宁宁:中国—东盟博览会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紧扣中国—东盟合作的时代需求,推动落实中国—东盟达成的一系列共识文件、联合声明、行动计划,这也是20年来东博会的成功之道。

  东盟国家地处“一带一路”陆海交汇地带,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特别是中老铁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印尼雅万高铁等一系列项目的推进,表明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正在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带一路”建设为东盟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当地民众对“一带一路”认知度持续提升。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东博会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投资、互联互通、区域合作等。目前,中国和东盟10国都已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的共识文件,共建“一带一路”与东盟共同体建设有机结合,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取得许多成就。

  今年的东博会持续拓展平台功能,邀请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参展参会,专设RCEP专题展区、“一带一路”展区,举办RCEP经贸工商高峰论坛、日韩企业广西行及“一带一路”专题活动,将在更大范围促进合作共赢。

2023年9月16日,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展会将于9月19日闭幕。俞靖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将如何助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

  许宁宁:中国—东盟博览会因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而生,也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贡献了力量,推动中国—东盟在相互开放中携手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版在2010年建成,是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重大标志,覆盖双方90%以上的税目产品实施贸易零关税,让中国和东盟的经济越来越融合。2019年,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推出2.0版,双方进一步开放市场。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主要是基于当前中国和东盟合作的需求及发展方向,聚焦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并关切使开放成果惠及广大中小微企业。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有利于地区可持续创新发展,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深层次的嵌合,同时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构建更有利条件。

  尽快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还需要双方达成更多共识,建设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供应链。今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举办70多场相关会议和活动,充分彰显双方合作需求不断上升。为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双方搭建重要的合作对接平台,将有力推进3.0版谈判。

2023年9月16日,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展会将于9月19日闭幕。俞靖 摄

  中新社记者:当前,世界贸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不断抬头。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和东盟该保持怎样的双方经贸关系?未来中国—东盟深化区域产业链合作将如何提质增效、对世界未来有何影响?

  许宁宁:个别大国实施的单边行动和贸易保护,制约全球和地区经济发展。东盟长期以来实施多边主义和开放战略,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与东盟发展政策格格不入。

2023年9月17日,东盟博览会二十周年成果展。彭寰 摄

  过去东盟把欧盟作为学习榜样,但自从英国脱欧后,东盟很少再提向欧盟学习,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东盟充分吸取欧盟教训,特别强调不选边站,并反对北约东扩,与许多国家都加深了友好关系。

  中国和东盟毗邻而居、倡导多边合作,双方产业互补性很强,理应加强政治互信、经贸往来,为地区稳定、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中国—东盟一直把推动产业合作作为一个重点方向,在刚刚召开的第2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要实现更高水平经济融合和联动发展,携手打造经济增长中心,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进新兴产业合作,为亚太和平稳定、持久繁荣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当前,中国—东盟正在把推进产业合作作为区域产业链合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布局,激发更多创新活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打造新的生产力和发展优势。

  本届东博会立足中国与东盟合作新起点,着眼高水平开放合作,推进制度型开放,将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完)

  受访者简介:

  许宁宁,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中国外交学院、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学系,1981年-1990年在政府经济部门工作,1991年至今专门从事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促进工作。出版《中国—东盟历史性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许宁宁:中国—东盟“零关税”日记》等24本经济学著作。

【编辑:唐炜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深刻认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意义

中国馆是除东道国之外最大的国家主题馆,举办的主题展是我国首次在境外对荒漠化防治和“三北”攻坚战进行全面宣介,重点讲述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久久为功的治沙故事。本次展览以“跨世纪三北工程 新时代中国实践”为主题,分为“绿进沙退看中国”“绿色长城谱新篇”“地方实践树典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个部分,通过图文、视频和实物等形式,以“三北”工程为主线,展示了中国荒漠化综合治理成效和经验,同时特别展示了在科学规划、系统治理、产业融合、模范带动、绿富同兴等方面的经验和案例,向世界传递中国防沙治沙的决心和行动。现场播放的国家宣传片从宏观视角展示我国开展系统综合治理的成效和举措,系列人物短片从普通人视角讲述治沙人故事,专题技术和实践短片展示治沙过程中的“科技含量”。

福建高校举办“乡土文化”集市 展传统与时尚相融的家乡文化

除了世界级的伦敦爱乐乐团,此次专辑制作还邀请到各国顶尖的民乐演奏家,呈现了不同地域音乐艺术色彩的交融与碰撞。专辑封面由人气插画师Yuumei绘制,色彩绚烂且视觉冲击力十足。

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月子中心最常见28天套餐平均单价为4.54万元,价格远高于问卷调查中消费者对月子中心的理想平均价格(28天套餐平均理想价格为1.92万元),目前市场平均价格明显超出9成消费者的接受范围。作为高端专业的服务行业,大部分消费者对月子中心的服务表示满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月子中心的服务质量满意率达81.8%。

苏孝林是甘肃文艺界的名人,但真正让其出圈的是任兰州市歌舞剧团团长、兰州歌舞剧院院长、兰州大剧院院长期间推出的一系列经典作品。

中国驻大阪总领馆提醒领区内侨胞谨防“虚假订餐”骗局

陈豪向台下展示了柯桥布局的“133”支柱性产业体系,“1”就是纺织时尚产业,首个“3”是指光电信息、医疗健康、新型复材三大新兴产业,第二个“3”是指人工智能、新能源和低空经济三大未来产业。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